一是糾風行動,重點是查辦群眾檢舉揭發的違紀案件;二是民生述求,重點是解決群眾的急難問題。只有三管齊下,全面啟動,才能相輔相成,真正消除重大安全隱患、化解百姓心中積怨、拖住群眾上訪腳步。
曾家輝馬不停蹄,把紀委書記唐正華叫到了辦公室。
「唐書記,從你那裡取來的資料我都看了,我想聽一聽你對今年群眾檢舉揭發的違紀案件有些什麼樣的看法?」
安全穩定工作已經安排部署下去了,違紀案件查辦工作也開始了,解決群眾急難事必須立即啟動。
只有這「三招」齊出,才有可能讓平起蠢蠢欲動的人群暫時安靜下來,哪怕只是讓他們等待觀望一下,至少也能保證n大期間的平穩了。
曾家輝決定儘快召開一個全縣民生工作情況彙報會,要求縣「四大班子」全體成員和涉及民生任務的責任部門全部參會,還在每個鄉鎮邀請3名人大代表、2名政協委員列席會議。
重點是聽取民生各領域的工作情況彙報,研究解決當前群眾的急難問題。
對這一安排,賈大成自然不會反對。相反,他很期待這個會議的召開,平起窮、幹部苦,民生工作難做,檢查起來肯定是成績少、問題多,難解決的事、得罪人的事,誰愛干、誰干去。
經過一天的準備,民生工作情況彙報會如期召開。簡成雨主持會議,各責任單位彙報了相關工作情況,「四大家」班子成員都圍繞「民生」主題作了發言,但無論是部門,還是領導,彙報的都不多,發言都很簡短。
聽的過程中,曾家輝沒有插話,一直低頭在筆記本上認真記錄,直到賈大成講完,他才抬起頭來。「都說完啦?」
沒有人接腔。因為「民生」是平起的軟肋,工作不力才導致貧窮長期而隨,貧困才出了那麼多的「刁民」,無成績的事誰也不願意多說話。
「大家發言都簡短精悍,這很好。」曾家輝停了一下,繼續道「我有幾個問題要問一問大家,還請分管的領導或責任單位給我個答案或解釋。」
「第一個問題,全縣信訪案件中涉及群眾生產,或者關係百姓生活的佔了多少?你們解決或滿足訴求的有多少?」
信訪辦的負責人猶豫着站了起來「沒計算過占的比例,但我們調查解決的信訪案件有30%左右,因為許多信訪件靠信訪部門自己根本解決不了。」
曾家輝點了點頭,信訪部門自己能解決30%已經不錯了。
「第二,特殊困難群眾的標準是什麼,佔比量有多大?」
扶貧辦沒人回答,常務副縣長朱鵬趕緊道「平起的農民人均純收入去年僅為635元,還不到國家最低貧困標準1300元的50%,全縣102萬農民基本都屬於困難群眾。」
「第三,上不起學的兒童、看不起病的群眾有多少?」
這次不待部門回答,人大主任搶着說了一句「平起的群眾哪裡看得起病喲,真有病的不是整點草藥治治,就是在家熬着等人去抬了。失學兒童也多得很,不過都等着長大外出打工呢!」
……
「第十,縣財政每年用於民生的投入是多少?」
朱鵬想了想,回答道「本級基本沒錢投入,主要靠縣裡向上爭取扶貧資金、困難補助專項資金解決,但量都不大。」
這十個問題,回答都讓曾家輝很鬱悶。
「既然情況是這樣,那就請縣**對當前解決困難群眾急難事拿一個方案出來,縣委可以考慮出一個解決民生事項的決定,爭取在民生領域作一些改革實踐,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、上學就醫和自主生產。當務之急,請縣**安排300萬元專項救助資金,如果安排不出,借貸也行。100萬用於慰問特困群眾、貧困老黨員和生病的離退休老同志;100萬用於司法救助,解決一部分困難群眾贏了官司、卻沒有拿到賠償的積案問題;100萬用於幫助失學兒童上學和困難群眾大病無錢醫治的問題。」
賈大成和朱鵬都勉為其難的表示同意,曾家輝卻沒有就此打住。
「賈縣長,方案的事,**需要多長時間可以做好?」